景点介绍在潮音洞旁,有一堵黄色矮墙围着三间质朴的佛堂,佛堂中终年烟缭绕,这就是不愿去观音院。1980年重建。相传,在唐咸通四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佛像泛舟回国,行至莲花洋新罗礁附近,遍海莲花,舟不可以行,慧锷大师便向佛像祷告“若国...
景点介绍
在潮音洞旁,有一堵黄色矮墙围着三间质朴的佛堂,佛堂中终年烟缭绕,这就是不愿去观音院。
1980年重建。相传,在唐咸通四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佛像泛舟回国,行至莲花洋新罗礁附近,遍海莲花,舟不可以行,慧锷大师便向佛像祷告“若国内众生无缘见佛,当从所向打造精蓝”。船终于在潮音洞旁泊岸,有当地居民张氏睹此灵异,遂舍宅供奉佛像,被叫做“不愿去观音院”,这就是“佛选名山”———普陀山成为观音道场的开始,故历来被视作普陀第一庵,香火兴旺,不同一般。五代后梁贞明年间迁址于灵鹫峰麓,潮音洞上的旧址因而湮没。
1918年8月,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先生到普陀山小憩并作诗述怀:“观音过此不愿去,海上神山涌普陀。楼间高低二百寺,鱼龙轰卷万千波。云和岛屿青未了,梵杂风潮音更多。第一人间清净土,欲寻真歇竟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