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世界特产网

世界特产网
汇集全国旅游信息,旅游景点大全,旅游百科知识

鲁绣

鲁绣的基本介绍鲁绣,山东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鲁绣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刺绣工艺,是山东区域的代表性刺绣,山东简称为“鲁”,故名。鲁绣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鲁绣博采“苏、粤、蜀、湘”四大名绣之长,而...

鲁绣的基本介绍

鲁绣,山东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鲁绣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刺绣工艺,是山东区域的代表性刺绣,山东简称为“鲁”,故名。鲁绣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鲁绣博采“苏、粤、蜀、湘”四大名绣之长,而又独具一格,作品善于表现中国字画的笔墨成效,绣品清隽淡雅、质感逼真、风格粗犷中见精微,是中华民族悠久刺绣文化的要紧组成部分。

鲁绣集抽、勒、锁、雕等精华工艺于一身,色彩淡雅、构图优美、虚实适合、形象逼真。鲁绣被绵远悠长的齐鲁文化赋予了浓郁的地方特点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其绣品生动详实地记录了年代的变迁。在它的身上,不只体现了齐鲁文化的物质化进步,而且折射出齐鲁文化擅长纳取的基本精神。

伴随刺绣艺人的相继谢世和培养新生力量的投入不足,导致鲁绣工艺后继乏人,加之学习鲁绣需要比较高,除本人兴趣外,还要有肯定艺术天分,同时还需心细手稳,耐得住寂寞,这使得青年非常难投入到这项民间艺术之中。

鲁绣所用的绣线大多是较粗的加捻双股丝线,俗称“衣线”,故又称“衣线绣”。曾时尚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其绣品不只有服装用品,也有观赏性的字画艺术品。鲁绣风格较他绣不同,多以暗花织物作底衬,以彩色强捻双股衣线为绣线,使用齐针、缠针、打籽、滚针、擞和针、镇绣(辫子股针)、接针等针法,选取汉族民间喜闻乐见的人物、鸳鸯、蝴蝶和芙蓉花等内容,莲花罕为题材。鲁绣选取民间喜闻乐见的人物、鸳鸯、蝴蝶和芙蓉花等内容,莲花罕为题材。代表作品有《先师孔子绣像》《竹林七贤》《六骏图》等。

鲁绣构图朴实简练、色彩明快、针法多变,雅俗共赏,不落窠臼。绣品清隽淡雅、质感逼真、风格粗犷中见精微,都向世人展示出鲁绣绣饰鲜明而不脱离好用的汉族传统艺术风格。

鲁绣基本技法是用双股粗线先勾轮廓,似绘画的勾线,再用细线密集地紧紧缠绕粗线,密致的针脚呈隆起状,望切之间,极具浮雕的质感。在用线方面,苏绣一般是将一股绣线劈成5丝,鲁绣却要将一股绣线劈成1/16丝或1/32丝,比头发丝还要细不少。

鲁绣风格较其他绣种不同,多以暗花织物作底衬,以彩色强捻双股衣线为绣线,使用齐针、缠针、打籽、滚针、擞和针、镇绣、接针等针法,集抽、勒、锁、雕等精华工艺于一身,色彩淡雅、构图优美、虚实适合、形象逼真。选取民间喜闻乐见的人物、民间故事、百花鸟兽等内容为题材,为绵远悠长的齐鲁文化赋予了鲁绣浓郁的地方特点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商品特征

艺术风格

鲁绣从古时候帝王公卿的章服走入一般百姓家,无论是邹县1350年李裕庵墓葬中沉睡的绣裙、袖边、鞋面使用的山东传统“衣线绣”,所表现出图案苍劲粗犷、质地坚实结实;还是存于故宫博物院中的明代作品《文昌出行图》《芙蓉双鸭图》所表现出的用色鲜明、针法豪放、朴实健美,都向世人展示出鲁绣绣饰鲜明而不脱离好用的传统艺术风格。

商品种类

鲁绣品种繁多,主要有即墨花边、青州府花边、蓬莱梭子花边、棒槌花边、手拿花边、网扣、钩针、雕平绣、威海满工扣锁、乳山扣眼、生丝台布、百代丽、烟台绒绣等,工艺技法丰富多采,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历史民俗

民间鲁绣

鲁绣在春秋时期的齐鲁已兴,史称“齐纨”或是“鲁缟”,至秦而盛,至汉已相当普及。《史记·货殖列传》上对此有“冠带衣履天下”之称。不只这样,还出现了专门为绣业而设置的“服官”,据《汉书》记载,“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当时绣业的昌盛和要紧可见一斑。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曾东巡到文登,召集文人一块登山吟诗作赋,带来了文登一地学风昌盛,也推进了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融,促进了车花技艺在民间的流传。

公元568年,设立文登县,在建置史中,文登三度为州府所在地,平稳的社会形态和兴盛的商贸经济,为鲁绣在文登民间的流传进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1973年,在文登境内出土的秦代衡器标准物件之称的“秦权”,说明在秦代文登的商贸业已经相当兴盛。

文登民间,车花作为女性必须掌握的“功夫”,被叫做“女工”,农家大多有一种叫做“撑子”的车花架子,鲁绣工艺伴随这种特殊的工具在母女间代代相传。农闲时节,女子们三五成群聚在一块,在“撑子”上飞针走线。她们用不一样的技法在衣裙、手帕、被褥、肚兜、轿衣等各种布料上绣出各种漂亮的图案。当稚子蹒跚学步时,鞋子上绣的是虎头、猪脸、鲤鱼等动物图案,寓含有“健壮如虎”“肥猪进宝”“连年有余”等吉祥之意。

中西合璧

清朝末年,西方文化伴随他们的坚船利炮一同进入中国国门,一些西方商人看中了中国的便宜劳动力和车花技艺,在中国沿海农村制作欧式绣品,回国销售。一种名为“抽纱”的工艺,由此传入中国。

抽纱,就是根据花纹图案的需要,在布料上抽去肯定的经、纬纱,形成网格状,然后,再通过编、勒、雕、绣等工艺方法,形成图案。这是中国传统车花所不具备的工艺。

鲁绣作品

1894年,英国传教士北爱尔兰人詹姆士·马茂兰(James Mamullan)在烟台设立了教会手工学校,自此,一种被叫做“爱尔兰花边”的西方抽纱工艺在鲁绣之乡流传开来。

20世纪30年代,各类抽纱商行在山东半岛的很多出现。据资料记载,到1936年,烟台周围各县专门从事抽纱车花的商号、工厂有150多家,其商品占烟台出口总数的50%以上。

兴旺的产业促进了海外抽纱花样和技法在民间流传。后经过胶东一带民间传统鲁绣艺人演绎整理,一种通过“抽、绣、编、锁、勒、挑、补、雕”等技法在白色亚麻或棉麻混纺布上,制作各种装饰纹样的“抽绣”艺术诞生了,赋予了文登刺车花纹粗犷雄健,色彩富有变化的浓郁的地方特点。

20世纪50年代,文登车花厂成立,文登鲁绣不再只不过一门艺术,更是一项产业。设厂的第一年,就从文登数万绣工的巧手下,诞生出20000多套雕平绣等手绣工艺品,使鲁绣在文登得以迅速恢复和进步。雕平绣在民间技法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独创一格,以图案美观,色调素雅,创造出独特的地方风格。

新世纪鲁绣

伴随工业化的进步,鲁绣工艺不断革新,机绣也渐渐由单头缝纫机进步到万能机(电动缝纫机)、电脑车花机,工效成倍增加。

现代电脑技术的参与,使传统鲁绣这棵千年古树长出粗壮的新枝。一种只由2-3人操作、可以同时替代1048名传统绣工的飞梭电脑车花机第三使鲁绣在工艺上产生质的飞跃。一批批鲁绣之乡成长起来的年轻后生,通过电脑设计、飞梭机制作、应用新材料等方法,让老师傅们“脑子中想什么样子就能做出哪种产品”的梦想变为现实。

在工艺大师的带领下,文登近千人的专业设计职员,传承革新,一批国内新品、新工艺、新针法被不断开发出来,先后申请专利200多件,170多件被授与专利权,商品覆盖床上用品、抽纱、服装三大门类4000多种,商品外销美、英、法、德等60多个国家和区域。

做法

制作工序

鲁绣所用的绣线大多是较粗的加捻双股丝线,俗称“衣线”,故又称“衣线绣”。鲁绣风格较他绣不同,多以暗花织物作底衬,以彩色强捻双股衣线为绣线,使用齐针、缠针、打籽、滚针、擞和针、镇绣(辫子股针)、接针等针法制作而成。

鲁绣的获奖荣誉

1980年,蓬莱花边获得国家金质奖章。

1981年,满工扣锁获国家银杯奖。

2016年11月26日,“中国山东鲁绣展”在泰国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开幕。

2021年9月16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展会在山东济南启幕,鲁绣作品参与展示。

2018年6月9日,济南文化馆、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行了以“多彩非遗、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鲁绣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在济南文化馆现场拓展了鲁绣展示、宣传等活动。

2019年12月20日,2019中国鲁绣传承革新大会在山东阳信举办。

2021年5月24日,鲁绣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129。 2021年11月21日,山东博物馆申报的鲁绣(衣线绣、刺绣、绒绣、费县手绣、蓬莱博绣、麻布绒绣)入选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世界特产网 » 鲁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