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原始文化遗址江苏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泗洪县境内发现的下草湾人骨化石,距今约四五万年,表明当时江苏境内已有人类活动。考古工作者还在江苏境内发现了多处旧石器年代的人类活动遗址或遗迹,如连云港桃花涧、丹徒莲花洞、连云港马陵山区、东海大贤...




远古
原始文化遗址 江苏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泗洪县境内发现的下草湾人骨化石,距今约四五万年,表明当时江苏境内已有人类活动。考古工作者还在江苏境内发现了多处旧石器年代的人类活动遗址或遗迹,如连云港桃花涧、丹徒莲花洞、连云港马陵山区、东海大贤庄、溧水神仙洞、吴县三山岛等。新石器年代的文化遗址,为数更多,约有一百八九十处,比较关键的如吴县草鞋山、张陵山、南京北阴阳营、淮安青莲岗、邳县刘林、沐阳万北等遗址。
氏族社会 大约距今六七千年前,江苏境内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居民们过着定居生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作物以水稻为主,吴县草鞋山遗址中发现的炭化了的谷物,说明江苏是国内最早种植水稻的区域之一。家畜饲养业也已出现,渔猎和采集经济仍占要紧地位。原始的手工业相应进步起来,大家已掌握烧制陶器;玉、石器制造方面,已学会磨光钻孔技术;纺织和缝纫技术有了显著进步,吴县草鞋山遗址中发现了三块纺织物残片,这是国内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纺织品实物。
距今约五六千年前,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进步,手工业的进步更为明显,大家已经比较熟练地学会了制陶工艺,在常州圩墩遗址中还发现了原始漆器。到了四五千年前,江苏的原始文化愈加辉煌灿烂。
夏商西周春秋
吴国的崛起 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在江苏大地上方国林立,较著名的有苏北的大彭国、徐国和苏南的吴国。
商代末年,国内西北区域周族的首领古公檀父之子泰伯、仲雍,千里迢迢来到江南,在梅里打造了“勾吴”小国。
吴越争霸 前506年,阖闾任命文武双全的伍子胥和军事家孙武为将,进攻楚国,五战五胜,攻破楚都郢,获得了决定性胜利。吴国打败楚国后,与越国的矛盾趋向尖锐。前496年,阖闾发动了对越国的战争,结果吴军失利,阖闾也伤重而亡。夫差继位后,矢志报仇,在前493年大败越军,迫使越王勾践投降称臣。夫差又率兵北上,打败齐国,于前482年与晋国在黄池会盟,争得诸侯霸主地位。此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国力日益强大。前473年,越军攻破吴国都城,夫差在绝望中伏剑自杀。吴国灭亡。
战国秦汉
勾践称霸 越国灭吴国后,勾践乘胜北上,渡过淮河,与齐、晋等诸侯大会于徐州,向周天子纳贡,被周王封为“伯”。此时越国占有今江苏北部运河以东区域、江苏南部及安徽南部、江西东部和浙江东部,成为东方强国,勾践自己号称霸主。但这已是列国争霸的尾声,历史已进入七国争雄的战国年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
六朝古都 东汉末至隋统一,中国历程了长达四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南北对峙的历史阶段。这段时间,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先后立国江南,建都南京,,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十分繁华,留下了石头城、帝王陵墓与石刻等很多历史遗迹。这一时期,沿江北岸和江南多在六朝政权控制之下,权势盛时可达淮水流域。徐淮区域则一直处于南北政权拉锯状况之下,战乱频繁。
统治江南的六朝政权,政治上是偏安一隅,经济文化上却有巨大收获,南京区域和太湖流域进步特别飞速。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苏文化名人简表:陆机 西晋文学家 《文赋》;鲍照 南朝宋文学家 《拟行路难》《鲍参军集》;刘义庆 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萧统 南朝梁文学家 《文选》;刘勰 南朝梁文学家 《文心雕龙》;萧子显 南朝梁史学理论批评家 《南齐书》;顾恺之 东晋画家 《论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葛洪 东晋道教理论、医学家 《抱朴子》《肘后备急方》;陶弘景 南朝齐梁道教思想家、医药学家 《本草经集注》《补阙肘后百一方》。
隋唐五代十国
南北大运河的交流 589年,隋朝平定陈朝,统一全国,此时江苏已成富庶区域。为加大对各地的控制,并转输江淮财物以巩固中央政权,隋炀帝自605年起,花了近六年时间,交流了南起余杭,穿越江苏南北,西至洛阳,北达涿郡的大运河,全长五千华里,对巩固统一局面,加大经济文化交流起了要紧用途,也促进了运河沿岸楚州、江都、京口、吴郡等地工商业的兴盛。但修建运河及此后炀帝三下江都,耗费很多人财物力,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终于激起人民反抗,统治集团内部也出现分裂,炀帝最后客死江都。
宋元
先忧后乐的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1043年,他出任参知政事,针对当时的政治弊病,提出了以改革吏治为中心的十项改革策略,在全国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1069年,他推行的变法遭到了守旧派大官僚大地主的强烈反对,1076年,他离职回到江宁。宋神宗死后,新法被废除,他忧心如焚,1086年4月,病逝于江宁府,死后被葬在他生前的住地半山园。
南宋抗金斗争 1129年冬,金兀术渡江南进,追击宋高宗。南宋抗金杰出将领岳飞于马家渡拦截金兵,守卫建康城。建康失陷后,岳飞率部转战到广德、茅山区域和宜兴一带,等待机会光复建康城。
1130年春,金兵从临安北撤退至镇江时,遭到南宋抗金将领韩世忠的截击。韩世忠凭着长江天堑,以海船泊于金山之下,诱敌进入长江的港汊黄天荡,把金兀术所率10万大军围困了48天。金兀术险遭生擒。激战中,韩夫人梁红玉擂鼓助战,传为历史佳话。
宋元时期江苏文化名人简表:陈师道 北宋诗人 《后山先生集》;张耒 北宋诗人 《张右史文集》《柯山集》;范成大 南宋诗人 《石湖词》《吴郡志》;尤袤 南宋诗人 《梁溪遗稿》;秦观 北宋词人 《淮海集》;叶梦得 南宋文学家 《建康集》《石林词》;黄公望 元画家 《写山水诀》《富春山居图》;倪瓒 元画家 《雨后空林》;胡瑗 北宋教育家 《论语说》《春秋口义》;许叔微 南宋教育家 《伤寒发微论》;郏檀 北宋水利学家 《吴门水利书》。
明清
朱元璋定都南京 在元末农民起义中,朱元璋削平各地割据权势,于1368年1月在应天即皇帝位,国号大明。
8月,朱元璋的北伐军攻破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同时,朱元璋宣布改应天为南京;1378年,又发布诏谕,正式改南京为京师。在此以前,朱元璋即下令改建南京,营建皇宫。前后花费20年时间建成的南京城周长34.5千米,城墙高14—21米,有城门13座。南京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古城。同时,朱元璋还修建陵——明孝陵。死后即葬于其地。后来明成祖迁都北京,南京成为陪都。
明清时期,江苏经济兴盛,文化昌盛。教育事业十分发达,念书风气极为浓厚,反映出在科举考试中,江苏士子成绩突出,清代科举考试出了112个状元,江苏占了49人,状元人数为全国各省区之冠。在江苏大地上,还出现海量的科技名家和文化巨匠,如地理学家徐霞客,出游30余年,考察名山大川,写成千古流传的《徐霞客游记》;大学者、思想家顾炎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重视实证考察,倡导“经世致用”,开创了一代新学风。他还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激起大家的爱国思想和志气。大文学家曹雪匠的儿童、少年年代是在南京度过的,尽管后来身经剧变,生活非常不安定,仍坚持不懈地创作了中国文学史上最棒的长篇章回小说《红楼梦》。他在这部不朽名著中,深入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风土人情,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描绘的自然风貌,也都深深地映携带他在江苏的生活影子。除此之外,著名的文化人物还有:文学家吴承恩、冯梦龙、王世贞、归有光、钱谦益、吴伟业,汉学家惠栋,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洪亮吉、李兆洛、孙星衍,史学家赵翼、王鸣盛,音韵训沽学家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字画艺术家沈周、文征明、唐寅、郑板桥,戏曲家李玉,医学家叶天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