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豆腐是云南石屏县的著名特产,自明代初叶问世以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素以优质味美而饮誉四方。石屏坐落于滇南山,青山绿水,风光秀丽,县城紧靠异龙湖,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水源。所制豆腐与一般豆腐有别,是使用当地的地下酸水制作而成。这种水质自...

石屏豆腐是云南石屏县的著名特产,自明代初叶问世以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素以优质味美而饮誉四方。 石屏坐落于滇南山,青山绿水,风光秀丽,县城紧靠异龙湖,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水源。所制豆腐与一般豆腐有别,是使用当地的地下酸水制作而成。这种水质自然含卤,代替石膏点浆,所制豆腐清香细嫩,味道鲜美,为其他豆腐所不可以及。 ;石屏豆腐的由来说法不一。一种传闻,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派兵征讨西南,沿途屯兵,实行兵伍编制,即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营。沿用到今天的万家营、卫家营、伏家营等村子,均是当年在石屏的屯兵之地。制作豆腐就是从万家营屯兵中传出来的,并用当地的天然酸水作凝固剂。另一种传闻,非常早以前,居住在石屏县城的先民们,在东西南北四方城门脚下开凿了四口石井,出水非常旺,但水味酸涩苦,不可以饮用。居民用水要到城外两公里外去挑。用挑来的淡水制作豆腐,酸味较重,口味不好。到了明代,北门潘北兴老汉经营豆腐作坊,天天要制豆腐两榨,需水12担。按当时风俗,挑水的重担落在孙媳身上。一天,潘老汉的孙媳趁家人外出做客时,就在附近石井提够了第二天制作豆腐的用水。次日豆浆刚点浆就飞速成脑,定型为条状,味感特好,排除去酸涩味,潘惊奇地追问孙媳,方知这两榨豆腐用的是石井里的酸水。老汉对孙媳不但没责怪,反而倍加称赞,并把这晒干的条状豆腐叫豆腐干。从此,县城四口石井的天然酸水就成了点制豆腐的理想凝固剂。石屏豆腐选料严格,加工精细。它以颗粒饱满的黄豆为材料,第一将黄豆磨至米碎除壳,淘洗干净,并依据不同季节和水温,学会适合的浸泡时间,然后磨成豆浆,煮沸、过滤,再煮沸,以"酸水"点浆成脑,最后定量压榨成型。石屏豆腐为条状,每块长30厘米、宽10厘米厚、2厘米。新鲜豆腐干燥后,即为豆腐干。( 红河) 石屏豆腐产地范围为云南石屏县异龙镇、宝秀镇、坝心镇、龙朋镇、牛街镇、龙武镇、哨冲镇、大桥乡、新城乡9个乡镇现辖行政地区。 1、材料需要 1.大豆:收成期一年内的大豆,蛋白质含量40%。 2.水:产地范围内山泉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钙离子50mg/L,镁离子5mg/L,硫酸根离子15mg/L,pH值6.5至8.0。 3.凝固剂:产地范围内天然地下酸水,pH值6.5。 4.盐:食用盐。 2、生产加工需要 1.工艺步骤:大豆筛选淘洗浸泡磨浆滤浆煮浆点浆成型腾包切块。 2.工艺要素: (1)筛选:去除霉变、未熟、生芽等坏豆和杂质。 (2)浸泡:常温水浸泡,春秋天浸泡时间7h至9h;夏天浸泡时间6h至8h;冬天浸泡时间8h至10h。浸泡至大豆无硬感。 (3)磨浆:用石磨或磨浆机磨浆。 (4)滤浆:用开水冲烫磨出的豆浆(即熟浆工艺)后过滤豆浆,除掉豆渣,滤网150目至200目。 (5)煮浆:直火煮浆或蒸汽喷浆,至豆浆完全熟透有大豆的香味,常压下沸腾时间3min至5min,豆浆蛋白质3.6%至3.8%。 (6)点浆:用产地范围内天然地下酸水,酸水与豆浆比率适合按传统工艺点制豆腐。 (7)成型:将点好的豆腐倒入模具的包袱中压制成型,到水分含量85%。 (8)腾包:将包豆腐的包袱打开,腾出豆腐,抹适当食用盐。 (9)切块:将大块的豆腐一块块对齐,按规格切成均匀的条块。 3、水平特点 1.感官特点:呈白色至淡黄色;长条形,手感绵软,有弹性;质地细腻、韧性高,口味清香,味道鲜美。 2.理化指标:蛋白质10.0%,水分85.0%。 3.安全及其他水平技术需要:商品安全及其他水平技术需要需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石屏豆腐为地理标志保护商品。石屏豆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