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耀州瓷器耀州窑始于唐代,北京听涛文化介绍:耀州瓷分别有:龙凤倒装壶、公道杯、良心壶(又名两心壶)凤鸣壶、倒流壶(又名倒装壶)。每件都有它的故事。耀州瓷工艺礼品,独具中国特点,集实用性珍藏性观赏性于一体,是0礼品,商务礼品,外事礼品的上...

耀州窑 耀州瓷器 耀州窑始于唐代,北京听涛文化介绍:耀州瓷分别有:龙凤倒装壶、公道杯、良心壶(又名两心壶)凤鸣壶、倒流壶(又名倒装壶)。每件都有它的故事。耀州瓷工艺礼品,独具中国特点,集实用性珍藏性观赏性于一体,是0礼品,商务礼品,外事礼品的上佳之选。本品可很多订做。 公道杯的故事: 相传,公道杯是唐朝的传家宝。寿王与杨玉环婚喜之日,唐明皇赠此杯并问杨玉环可知用意?杨说:父皇赐此杯,是教会大家,任何事要适度,不可过贪,不然将一无所得。唐明皇含笑点首。该杯盛酒可谓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不然,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满足者酒存,贪心者酒尽,寓示世人办事处世需要讲究公道,不可贪得无厌。公道杯赋于大家的千古事理:在于当今社会,倡导精神文明,倡导经营诚信,倡导务实谦让、公平合理,倡导社会美德具备深厚的哲理和现实意义。天工开物之公道杯由工艺美术大师依据传世绝品复制而成,具备非常高的珍藏价值,并通过对戒盈杯的赏玩,深刻理解其蕴含着的深厚哲理。 当时烧黑、白、青瓷,宋代青瓷得到较大进步,北宋末为鼎盛期。其窑址坐落于陕西铜川黄堡镇,旧称同官,宋代时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包含陈炉镇、立地镇、上店镇及玉华宫等窑在内。是宋代北方民间青瓷的主要产区之一。 耀州窑宋代晚期以青瓷为主,胎薄质坚,釉面光洁匀静,色泽青幽,呈半透明状,十分淡雅。装饰有刻花、印花,结构严谨前凸后翘,线条目田流畅。纹饰多满布器内外,多种多样,有牡丹、菊花、莲花、鱼、鸭、龙凤等,风格粗放健美,生动自然。器形有碗、盘、瓶、罐、壶、香炉、香熏、盏托、注子温碗、钵等。 耀州窑在宋时北方的青瓷窑场中最负盛名,堪称翘楚。于神宗元丰(1078-1085)至徽宗崇宁(1102-1106)的三十来年间,曾为朝廷烧制贡瓷。其不凡的制瓷方法和洒脱活泼的风格对当时各地窑场产生了非常大影响,得到广泛推广,由此形成了一个自北而南的范围广阔的耀州窑系。耀州窑系以黄堡镇为中心,襄括了河南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广东西村窑、广西永福窑、内乡大窑店窑等多个窑场。各窑制品均与铜川窑相似,仅因为所用材料有差别,胎质与釉色也有的微不同。 主要商品有:碗、盘、瓶、罐、壶、盆、炉、枕、彩合、香薰、注子、盏托、钵等,凡属生活需要的品种应有尽有。 商品特点:唐和五代时胎质稍松,呈灰色,釉质失透,有乳浊感;宋代青瓷胎体较坚簿,胎色灰褐或灰紫,釉质莹润透明,釉色青绿如橄榄,釉薄处呈姜黄色;金、元时胎质稍粗,胎色呈浅灰或灰色,釉面多数姜黄,青色者少。釉质稀簿而不润。 装饰手法上以刻花和印花为主,刻花尤为精美,刀法犀利流畅,刚劲有力,立体感较强。 装饰艺术上,纹饰丰富多彩。纹样有动物、人物、花卉和图案等。纹样中的动物有龙、凤、狮、犀牛、马、羊、狗、鹤、鹅、鸭、鱼、鸳鸯等。人物有婴戏、佛象、力士等。花卉有莲花、牡丹、菊花、梅花、水草等。图案纹有:八桂纹、三角纹、回纹等。在纹饰上,五代以前古朴大方;宋时多姿多彩,且技艺精湛,出类拔萃;金元时日趋简单。 耀州窑的烧造工艺和装饰技法,对全国各地的影响较大,除陕西境内的一大量窑仿烧外,它的技艺还传到河南的临汝、禹县、宝丰、内乡等窑,传到广东的西村窑、广西的永福窑,形成了以黄堡镇窑为首的一个庞大的窑系。 耀州瓷地理标志商品保护范围为陕西铜川印台区陈炉镇,王益区黄堡镇,耀州区董家河镇、坡头镇、寺沟镇,铜川新区现辖行政地区。耀州瓷为地理标志保护商品。耀州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