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泉手工面的基本介绍重庆北碚北泉水磨手工面,也被叫做北泉银丝面,其“细如丝、白如雪”,有中心空通、入口滑嫩、回锅不泥之特征,始创于北碚缙云山麓的北温泉古寺,历史悠久,是北碚的老特产,更是重庆的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庆美食海量,除去火锅以...

北泉手工面的基本介绍
重庆北碚北泉水磨手工面,也被叫做北泉银丝面,其 “细如丝、白如雪”,有中心空通、入口滑嫩、回锅不泥之特征,始创于北碚缙云山麓的北温泉古寺,历史悠久,是北碚的老特产,更是重庆的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庆美食海量,除去火锅以外,势必有重庆小面,其中除去麻辣小面,还有口味劲道的北泉水磨手工面。在以麻辣为主的美食中,清淡美味的北泉面也算是阳春白雪。
创建于1868年的重庆北泉水磨手工面有和面、做砣、醒面、切条、接条、刷油、扯环条、扯堆条、搓条、下盆、上棍、扯扑、行槽、上架等18道制作工序,除去烘干,其余工序全部都是手工完成。
北泉水磨手工面除去全手工制作,在其他方面也颇多考究。和面的水用的是缙云山泉水,麻油、鸡蛋、味精、胡椒、全清豆粉、精盐等辅料一样也不可以少,草中盐的比率搭配一直是制作北泉水磨手工面的核心技术。行话说:“杯水钱盐”,意即“以杯计水,以钱计盐”。所以这项技术一直是肖浪等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一向秘不外宣。但他告诉笔者,假如要做成最好的北泉水磨手工面,除去用盐,还要用老母鸡熬汤,用
纯鸡汤和鸡蛋和面,拉出的面才更细。而面条的粗细程度就是考量北泉水磨手工面成色的基础。
若是细面,粗细需要是1毫米以内,放在1厘米空间大小范围内,数目不可以低于11根,超越了这个约定俗成
的规范,则可以断定此次出产的北泉水磨手工面为“不合格”。根据如此的规范,每一根面条甚至比头发丝
还细,真的是名副其实的“细若银丝”。
面条制作完成需十几个小时,北泉水磨手工面面条中空、入口滑嫩,深受当地群众喜欢。百年来,北泉面深受百姓喜欢,是重庆商务委员会授牌的“重庆老字号”,地道的重庆味。
商品特征
北泉水磨手工面面条中空、细如银丝、入口滑嫩,深受当地群众的喜欢。
历史民俗
北泉水磨手工面源干清朝末期,最早名为“水磨面”或“温泉面”,教育家黄炎培对它有过“香面条条非叶
抽”的赞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也曾说过:“温泉手工面生产要扩大,这是国内的民族遗产。”上个世纪80
年代至90年代,想要买到北泉水磨手工面,还需要托关系,找熟人。
做法
北泉水磨手工面距今已有150年的历史,和面用的水是缙云山上的山泉水,再加上精制面粉、麻油、鸡蛋和肯定比率的食盐,这只不过制面的第一步,后面还有醒面、堆条、上棍、提面、扯扑、拉面、烘面、收面等29道工序,需17个小时才能完成整个制作步骤。
北泉手工面的获奖荣誉
2009年,北泉水磨手工面制作技艺进入重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