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杨柳年轻人画,全名杨柳青木板年画,属木版印绘制品,是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杨柳年轻人画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清雍、乾至光绪初期为鼎盛期,做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
介绍:
杨柳年轻人画,全名杨柳青木板年画,属木版印绘制品,是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杨柳年轻人画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清雍、乾至光绪初期为鼎盛期,做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勾、刻、刷、画、裱等纯手工制作。杨柳年轻人画具备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氛围祥和、情节幽默、题词有趣等特点。二零零七年6月8日,天津杨柳青画社获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二零一零年5月9日,世博天津活动周开幕,杨柳年轻人画作为参展项目向世人展示。
1文化介绍
杨柳年轻人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使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办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
2文化特征
杨柳年轻人画通过含义、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以直接反映每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征。如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含义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杨柳年轻人画取材内容极为广泛,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与山水花鸟等,尤其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与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题材等,不只富有艺术赏析性,而且具备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以这类出色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年轻人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进步到今天。杨柳年轻人画的艺术特征是多方面的,形成其艺术特征的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显明突出的则是表目前制作上。
杨柳年轻人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一样的艺术特点。杨柳年轻人画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专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连年有余》、《荷亭消夏》等一些传统佳作,不只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为中外艺术家、珍藏家视为珍品。周汝昌先生曾为杨柳年轻人画写诗,作过形象生动的描述杨柳青青似画中,家家绣女竟衣红。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杨柳年轻人画作为民族民间艺术,已走向世界,曾在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泰国、新加坡等国展出。
3制作程序
杨柳年轻人画的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年轻人画的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而且还因为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年轻人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置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色彩素雅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俱一个人的艺术价值。
4文化历史
年画起源
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坐落于天津西20公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节日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进步。杨柳年轻人画的画样(粉本)有几千种。到了清代中期全盛时期,杨柳青镇的戴廉增画店一年生产的成品就达2000件,每件500张,共达百万幅。当时,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32个村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第二次鸦片战争将来,杨柳年轻人画走向衰落。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最大的玉成号画庄,杨柳年轻人画日渐走向复苏。解放后,周恩来总理还曾亲临考察并给画庄寄来急切需要的藤黄材料。文革期间,杨柳年轻人画改为胶版印刷,传统工艺濒临绝迹。#p#分页标题#e#
天津杨柳年轻人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庆有(霍玉棠之子)从20世纪80年代起,继承父志,借助近三十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勾线、刻板、刷画裱等传统技艺,学会了整套杨柳年轻人画工艺,成为天津一带唯一的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的杨柳年轻人画艺人,使得曾几近绝迹的木版手工绘制的杨柳年轻人画得以复苏。现在,玉城号画庄已建成为家庭博物馆,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人文景点。杨柳年轻人画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鼎盛时期
清代光绪以前是杨柳年轻人画进步的鼎盛时期。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称,年画因以产地得名。康乾时期,杨柳年轻人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重视人物神情的刻画。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齐健隆、戴康增两位画师。嘉庆道光年间,杨柳年轻人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
如火如荼
到国内革命战争、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年画也随即搁置进步,直至解放杨柳年轻人画才见天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曾到杨柳青画社考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解放后曾多次举办杨柳年轻人画评选活动,出现很多的出色作品。如今伴随政府对年画的扶持和民间艺人对乡土艺术感情之深,杨柳年轻人画进步迅猛,其知名度也日益提升,杨柳青的年画作坊如雨后春笋般的如火如荼起来。
传承意义
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含义吉祥、雅俗共赏,加之使用刻绘结合的特点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色彩绚丽,被公推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更以其历史积淀厚重和文化连续性的特点而扬名海内外,是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一种综合的集精神与实用、历史和现世的物化成就,具备历史进程中活化石之用途,也是历史年代风貌的百科全书。
杨柳青画社现存古版6508块,其中:完整可印制的画版1305种,计5643块;散版865块。保存自明代以来的彩色年画700种,计4056件;线描坯子2018种,6808件;完整保留了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勾、刻、印、绘、裱的传统工艺,以潘忠义、张兴泽为代表的大量技艺精湛的老艺人在年画的传承与研究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用途。同时,天津杨柳青画社还培养了近200名专业艺术工人和创作职员,使杨柳年轻人画独特的风格得到进步。在现存的年画艺术中,杨柳青木版年画以藏品丰富、技艺精湛,被公推为中国年画之首。
因为历史缘由,杨柳青木版年画曾一度衰落,抗日战争时期全部停业,损失最为惨重。1949年后,经过人民政府的多次抢救、搜集、挖掘、整理,杨柳年轻人画又获得了新生。挖掘、抢救、保护杨柳青木版年画,对研究天津区域民俗文化,与北方其它年画,乃至中国美术史等方面均体现出要紧价值。它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天津文化进步史上占有要紧的地位。
国家很看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网络情人节,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天津的霍庆顺、霍庆有、冯庆矩和王文达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5作品表现
杨柳年轻人画多以仕女、娃娃、神话传闻为题材,使用含义写实等手法,构思巧妙别致,线条流畅清爽,敷彩古朴曲雅,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反映人民群众向往国泰民安和幸福生活的《万象更新》、《莲年有余》、《富寿平安》等作品,流传极广,驰名国外。邵文锦创作的《山鹊山鹊别处啼》成为现代杨柳年轻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被中国美术馆永远珍藏。
杨柳年轻人画归结起来有娃娃仕女、戏曲故事、时样节景、花果清供等类别,如《麒麟送子》、《五子夺莲》、《忠义堂》、《文姬归汉》、《五谷丰登》等非常受大家的喜欢。 杨柳年轻人画是采取木刻套印同人工彩绘相结合的办法制作的,即先用木板印出线纹,再用彩笔填色而成,形成了一种既有线条工力的木刻韵味,又不失民族传统绘画风格的杨柳年轻人画所特有些格调。#p#分页标题#e#
杨柳年轻人画题材的一大类型便是娃娃。这类娃娃体态丰腴、鬼灵精怪。他们或手持莲花;或怀抱鲤鱼,都象征吉祥美好,很惹人喜欢。
有的年画是帖在大门上的,因此又称门画。画的内容包含:门神、财神、门童。门神又有几种,有捉鬼驱邪的钟馗,挂在门背后有手持兵器的古时候武将。在两扇门上,一边是关公,一边是张飞;或是秦叔宝、尉迟恭;或是程咬金、罗成。一边是手展双喜临门条幅的赵公明。门童有胖娃娃或鲤鱼跳龙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