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世界特产网

世界特产网
汇集全国旅游信息,旅游景点大全,旅游百科知识

秀山龙凤花烛

秀山龙凤花烛的基本介绍龙凤花烛是历史悠久的民俗工艺品。在中国传统婚嫁风俗中,点花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用于是在新人结婚典礼上用,“花烛”一般由龙、凤和花等图案组成,代表着龙凤呈祥的美好祝愿。龙凤花烛倾注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具备独特的艺术风格...

秀山龙凤花烛的基本介绍

龙凤花烛是历史悠久的民俗工艺品。在中国传统婚嫁风俗中,点花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用于是在新人结婚典礼上用,“花烛”一般由龙、凤和花等图案组成,代表着龙凤呈祥的美好祝愿。龙凤花烛倾注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具备独特的艺术风格,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种花烛一般专门用于结婚典礼。

龙凤花烛是秀山民间传统工艺极品,被重庆列为第一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秀山历来是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区域,历史上有对“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凡节日、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生朝满日等都要进行家祭。因为祭祀活动的需要,在秀山区域非常早就有了制烛的生产工艺。因作用与功效不一,所制造的蜡烛中,有祭祀用的九品烛,修房造屋用的喜烛、生日用的寿烛、结婚用的龙凤花烛等。

朱红底色的蜡柱上,一条龙,盘柱昂首,吐须扬角;一只凤,雍容华贵,展翅欲飞……花烛都是由龙、凤和花等图案组成,在中国传统理念里,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有着龙凤呈祥的美好祝愿。因此,这种专门为结婚典礼用的花烛被叫做龙凤花烛。

“花烛”基本都是纯手工制作,看上去简单,事实上做工很繁复。制作花烛所用的蜡是特制的蜡,坚固不容易碎。另外制作花烛还需要很多的模具,用来把蜡制作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一般,制作花烛先要完成十余种零部件的筹备工作,涉及到剪纸、上蜡、熔蜡、调色、浇筑、彩绘、 开相等七道工序。其中一只小蝴蝶制作工序就需八道:左右翅膀、尾巴各二道,加上身体,点上双眼,加上穿有珠子的小弹簧做胡须,最后把加工好的另一根小弹簧穿在蝴蝶底座上,如此一只绿翅膀、红尾巴,带有玺粉花纹的彩色蝴蝶就做成了。

花烛的材料是红烛、桕籽油、白蜡、蜂蜡、虫窝、颜料、珠子;制作器具备模具(陶模、木模)等。制作技艺要素:先将桕籽油及在树上采集的一种材料(依据程国华及其儿子曹海荣讲可能是虫窝)放在锅中煎熬,然后放入蜡调和,使蜡增加韧性。再染上各种色彩,用模具压(浇)成各种形态的人物、花卉备用。无现成模具的饰物,则须现刻现压。饰物制成后,按需要一件件用钢丝插在红烛周侧。制作一对花烛一般浪费时间一星期左右。制作季节性强,蜡制品在天气炎热时易软化变形,故仅在中秋至次年初春制作。

秀山龙凤花烛的制作工艺和造型因其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其精道的制作工艺,具备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美学研究价值,融多种民间艺术于一体,是当地民间手工技艺的要紧代表,也是当地传统文化的活标本。同时对当地人民的生活观、价值观和爱情观具备深远的影响。

商品特征

圆锥形,上大下小,朱红底色蜡柱上缠绕栩栩如生的龙凤图案,并饰以各色花朵云团,隐喻龙凤呈祥、夫妻恩爱。外形虽精美,但工艺讲究:一块白色的石蜡要经过熔蜡、调色、浇铸、剪纸、彩绘、开相、贴片等10道工序后,一支完整的花烛才会出现。

历史民俗

在中国,结婚典礼上”点花烛“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六朝时已有花烛。在南朝梁代用于新婚,到唐朝将来成为风俗。它的由来与周代嫁女之家3日不息烛已寄离别之情有关。到了明清时期,”花烛“渐渐成为“婚嫁”、“祝寿”、“春节”等活动的需要品。

获奖荣誉

2007年秀山“龙凤花烛”被重庆列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世界特产网 » 秀山龙凤花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