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世界特产网

世界特产网
汇集全国旅游信息,旅游景点大全,旅游百科知识

永修攒林茶

永修攒林茶的基本介绍永修攒林茶,又名“攒林云尖”,俗呼“云雾尖”。它产于森林苍苍、秀雾茫茫的永修县云居山中。“云雾尖”在南宋时就列为贡品。云居山,上有五老峰、五龙潭、碧溪桥、谈心石、真如寺等著名风景区。这里是“云山绿苍苍,秀雾白茫茫,满山皆...

永修攒林茶的基本介绍

永修攒林茶,又名“攒林云尖”,俗呼“云雾尖”。它产于森林苍苍、秀雾茫茫的永修县云居山中。“云雾尖”在南宋时就列为贡品。云居山,上有五老峰、五龙潭、碧溪桥、谈心石、真如寺等著名风景区。这里是“云山绿苍苍,秀雾白茫茫,满山皆青翠,遍野是茶香”。“云雾尖”在南宋时就列为贡品。相传清代的康熙、乾隆两皇帝都曾把它当作长寿珍品。四十年代初,在海灯禅师主持下,云居山真如禅寺众僧曾辟土植茶七十余亩,一时被佛门视为珍宝。

永修海拔100-300米,长期平均气温15℃,海拔300米以上,低于14℃,7月份平均气温28.2℃,1月份平均气温2.1℃,春秋气温凉爽温和,4月和十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5.4℃、16.7℃。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气温≥0℃期间的太阳辐射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总量射量73%。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据统计,25年平均年降水中,春天占28.9%,夏天占41.1%,秋天占19.4%,冬天占10.6%。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25.6天,长期相对湿度80%,干燥度0.8以下,属湿润地带。永修主如果黄棕壤,即普通黄棕壤与山地黄棕壤,母质多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土壤深厚达1.5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丘岗区域(外山区)属下蜀系成土母质分化而成的黄棕壤为主,土层虽厚,但耕作层浅薄,质地黏重,底层常有不透水粘盘层,肥力和通透性较差,PH5-6.5;第二少部分沿河两岸及谷地,多为冲积土类,即沙质壤土(乌沙土),土层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为高产茶园区。

历史民俗

相传清代的康熙、乾隆两皇帝都曾把它当作长寿珍品。四十年代初,在海灯禅师主持下,云居山真如禅寺众僧曾辟土植茶七十余亩,一时被佛门视为珍宝。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 《建昌(今永修)乡土志》 记载:“攒林茶俗名云雾茶,此茶不由人莳,产于林木中,吸取精华,饱食云雾,山人披荆采之始得,色香味皆佳,常州阳羡、浙江龙井、君山银针无以过焉!”这里把攒林茶列为与江苏宜兴的阳羡茶、浙江杭州的龙井茶和湖南的君山银针茶齐名。

寺前的赵州关,是攒林茶主要产地。赵州关风景十分迷人,早为大家所向往。古时候诗人朱谋浑就有:“只因寻药来欧岭,恰悟倾茶到赵州”之句,道出了诗人有幸畅游赵州关的喜悦心情。诗人汪应娄亦有“佛印竹枝符古汗,赵州茶味发春晖”之句,说明赵州关风景美,这里生产的茶叶也美。远在南宋时已列为贡品。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建昌(今永修)乡土志》记载:“攒林茶俗名云雾茶,此茶不由人莳,产于林木中,吸取精华,饱食云雾,山人披荆采之始得,色香味皆佳,常州阳羡、浙江龙井、君山银针无以过焉!”这里把攒林茶列为与江苏宜兴的阳羡茶、浙江杭州的龙井茶和湖南的君山银针茶齐名。阳羡茶早在唐代已甚著名,并列为贡品。

获奖荣誉

唐代著名诗人卢仝曾有名句:“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说是假如百草要开花,须得皇帝尝过阳羡茶之后,生动地描述了阳羡茶品质之优雅。至于杭州龙井茶、君山银针茶品质之优,更是尽人皆知了。可见攒林茶的品质很长时间以前已非常优越,十分有名了。

本世纪50年代后,攒林茶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尤其是1953年至1957年间,原全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虚云长老和全国佛教协会理事海灯法师先后在真如寺为住持时,因为佛事和游客增加的需要,攒林茶产制进步更为飞速。

攒林茶多次参加江西和九江名茶评比,均获得好评,被列为江西名茶之一。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世界特产网 » 永修攒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