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洋大枣的基本介绍在镇平县北部山区,绵延百里的山丘峻岭之中,有一种天然生林大枣,因为它身价不菲而被海内外的大家常见所喜欢。这便是在历史上就驰名中外、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果之一的镇平广洋大枣。广洋大枣果呈圆状,肉厚核小,核内有仁,摇动作响,所以又...

广洋大枣的基本介绍
在镇平县北部山区,绵延百里的山丘峻岭之中,有一种天然生林大枣,因为它身价不菲而被海内外的大家常见所喜欢。这便是在历史上就驰名中外、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果之一的镇平广洋大枣。
广洋大枣果呈圆状,肉厚核小,核内有仁,摇动作响,所以又叫“广洋圆铃”。每到秋天,绿叶叠翠,“玛瑙”累累,迎风笑舞,夺目喜人。广洋大枣的特征是生食甜蜜,干食美味长,是大家日常不可或缺的喜食佳品和医疗保健必选果品。国内古时候杰出医学家祖籍镇平的“医圣”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一次在外游步时,偶遇故乡大枣运入长沙,吃后备加赞赏。并评价“广洋大枣个大肉多,蜜甜、味甘、性平,为百和药”、“有治心腹邪气化玩疾,活血脉之效果”。因此在他所著的《伤寒论》一百一十三例经方中,就有六十三例用大枣人药。从此,后人对广洋大枣就有“仨枣胜似一个鸡”和“要想活不老,一天吃仨广洋枣”之美谈,据传西汉王莽撵刘秀途经广洋大枣林,刘秀摘枣充饥,食后甚赞。自此把广洋大枣定为每年向朝廷进贡的珍品,有“御枣”之称。另传,清朝嘉庆年间进士镇平石佛寺的李德生,到云南东川任知府期间,当地知名绅士请他赴宴中,桌上放了一碗用银线串的“广洋红枣汤”,只能赏析喝汤,但不让吃枣,足见广洋大枣的名贵之处。
广洋大枣距今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有关史料和地质资料记载,广洋(镇)坐落于河南伏牛山南麓的镇平县二龙乡。这里原属襄江海峡,因为地质运动,地壳变化,海底沉积岩慢慢露出地面,就形成了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回旋成湖,宛若“广阔海洋”,因此起名字为“广洋”到今天。春秋时期《管子·度地》篇中讲到:建都要靠河流,“因其天时地利之所生,养其人,以养六畜。”因此,广洋就成了兵家的必争之地。到今天,这里还流传着“王莽撵刘秀”和“五龙二虎逼彦章”的故事。
或许是以人传物,以物传人之原故吧,使得广洋大枣享誉海内外。从南阳《地名大志》中,大家发现如此的记载:镇平高丘东南一丘(今二龙广洋村),丘山盛产大枣。广洋大枣原系天然枣林。原始枣林东西70多华里,南北40多华里,遍布半个县境。历史上对这里盛产大枣曾有“郁郁枣林山连山,百里方圆不见天,猿猴攀枝老树上,獐麋走荫翳丛间”的生动描写。镇平县王岗乡厚碾盘村现在仍有一棵300多年树龄的枣树存在,直径1.6米,年株产量300—500多公斤。
广洋大枣不只闻名全国,而且早就远销国外。明未清初,大枣主产区共设立大枣买卖字号8座,丰收年景全县可产干枣250万公斤。据南阳《地名大志》和镇平县志都曾记载:“镇平赵河前身为涅河,起来自于后山,水流襄江,注入东海。高丘(今二龙)广洋大枣盛木船运到两湖两广,转销东南亚各国……”历史上广洋大枣以“提装圆铃”的品牌,畅销国外。1981年7月由中国工商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期《中国名产》中,将镇平广洋大枣列为中国四大名果(即:荔枝、龙眼、枇杷、广洋枣)之一。1982年2月,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枣》一书,将镇平列为全国产枣区。近年来,镇平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这一名贵特产的驰名品牌优势,因地制宜,大力进步林果生态农业,使这一名特产有了更大规模的进步,现在“中国广洋大枣”的故乡镇平,全县进步大枣400多万株,年产干枣500多万公斤,成为镇乎又一绿色创汇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