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煎堆的基本介绍常言道,“年晚煎堆,人有我有”,又话“煎堆碌碌,金银满屋”,道出了煎堆这一美食不止是春节的应节佳品,又有着大家期盼的吉祥团圆之愿!煎堆的制作可追塑到唐朝,历史久远。据载,明末清初文学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已有记载:“广州...

吴川煎堆的基本介绍
常言道,“年晚煎堆,人有我有”,又话“煎堆碌碌,金银满屋”,道出了煎堆这一美食不止是春节的应节佳品,又有着大家期盼的吉祥团圆之愿!
煎堆的制作可追塑到唐朝,历史久远。据载,明末清初文学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已有记载:“广州之俗,以烈热门开糯谷,名曰爆谷,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园,入油煎之,以祭祀祖先及馈亲友者也”。清末民初的一道《羊城竹枝词》也写有“珠盒描金红络线,馈年手婢送煎堆”之句,可见当时已有把煎堆作为年宵礼品之俗。当代制作煎堆工艺尤以广东人为有名,其中的九江煎堆和龙江煎堆就是名品,耳熟能详。
据悉,煎堆档口不算大,但天天制作销售的煎堆也有300个之多,如是圩日节假日就会卖到千个左右。
煎堆可以这样声誉远播,亦以其工艺选料有莫大关系。据了解,煎堆都是使用当地所产最靓的糯米和馅料,烹炸用油是纯正植物油,制作工艺独到细致,用心料理,所做出的煎堆个个是又靓又干,美味抵食。
煎堆是岭南出名的小吃,各地的品种略有不同。吴川的煎堆用糯米粉、白糖水搓作,捏成圆团,放进热油镬中捞压至鼓胀成拳头大圆球形,表皮光滑,口味酥软,满嘴油香,拜年煎堆特别好销。
历史民俗
传闻女娲一边补天,一边制造牛马鸡羊等生畜,初七才做了人。19日太累了,睡了。大家见女娲如此苦、累,不去惊动女娲,又不会炼石,只好家家户户用粉做煎 堆,系上红线,放在屋顶上,以补天穿。其实,正月19日前后是雨水节令,大多年份都会下雨,如天机籁败。春季下雨,大家又冻又饿,最方便的是做煎堆,补肚 又暖身,于是形成风俗。
做法
1、取100克糯米粉用清水调拌,搓成粉团,放沸水锅里煮熟,捞出放在案板上,混入剩下的400克糕米粉并加入白糖,拌匀后用手掌反复搓至有韧性和粘性(如太干硬,可加进少许热水再搓),即成糯米粉团;
2、将糯米粉团分成两等份,分别揉圆,压平,捏成空心圆球状,留一小洞,往里充气后迅速封口,即成两个煎堆坯;
3、热锅落油,烧至120℃时,将煎堆坯轻轻放进热油中,边炸边用长筷子翻动,使之均匀受热,炸至体积比原坯大一倍时捞起,待完全冷却后再用同样办法炸一遍,这样反复3---4次,使之膨胀至排球般大小即成。